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人工智能

为人工智能注入“温度”
作者: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期:2019-06-28
    原标题:为人工智能注入“温度”

    不断搬箱子、不断被实验、被球砸个踉跄甚至被击打,忍无可忍的机器人最终抢过武器,以牙还牙……前几天,一段机器人反击人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虽然事后证实是某团队利用特效制作进行恶搞,但从科幻作品到学术研究,就“机器人是否会主宰世界”“机器人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等话题的思考从未终止。

    人与机器如何更好地合作?人工智能的未来何去何从?近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以下简称《治理原则》),提出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八条原则,为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

    哲人说:我所知的越多,就知道我未知的越多。从1956年关于“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讨论开始,60余年间,人工智能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起步与飞跃。从AI换脸、语音识别到自动驾驶、智能医疗,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多点开花,重塑着世界的面貌与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在感叹机器人发展潜力无限的同时,也对未知的隐患心存担忧。如何防范机器人失控等灰犀牛事件,需要在治理上先行一步、未雨绸缪。所以,《治理原则》聚焦“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确保可控可靠、为人所用,就是为了避免技术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负责任,既是对技术运用、人机互动场景负责,更是对人类安全、对未来社会负责。

    人工智能治理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铺设发展的快轨,打造安全的篱笆,都要靠技术攻关来探索未知的疆域。问题在于,技术开发运用可以各自为政,但面对技术的风险,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治理原则》提倡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正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希望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研究格局。“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国际合作既是为了集众智、汇众力不断取得进展,也是为了寻对话、求共识达成一致意见。

    人工智能治理也是一个规则问题。建立开发运用消除偏见与歧视的公平公正原则、反对窃取篡改泄露等行为的尊重隐私原则,为人工智能领域划定了红线。有意思的是,《治理原则》还专门提出了“敏捷治理”这条“不像原则的原则”。正是因为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全新应用场景频频出现,固有思维、现有规范有可能跟不上技术的脚步,及时引导、便宜处置是优化治理的重要方面。这事实上说明,面对人工智能这一新生事物,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具体的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如何实现敏捷治理?这对每个人的人工智能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治理原则》发布后,有学者说:我们现在是把这些原则写在纸上,最终希望写到每一个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和使用者的心里。这种素养不仅仅指人机交互的基本能力,更是“技术向善”的价值追寻、人文关怀。和谐友好、包容共享等原则,折射出的正是以人为本、造福大众的旨归。从使用者到开发者再到治理者,提高人工智能素养的“水位”,应成为未来社会的必修课。

    不久前,警方借助能够进行跨年龄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系统,找回了4名容颜更变、走失10年的孩子,让人赞叹科技的伟大力量。技术没有善恶,人心却有好坏。《治理原则》制定的基本框架,为人工智能划定边界、注入“温度”,沿着这条路不断前行,我们必将迎来“人机共舞”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