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化网-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企业信息化建设委员会

工信部部长苗圩:抓住发展机遇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记者:苗部长您好!近年来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很多人认为这将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从当前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有哪些?
    苗圩:从历史发展的经验看,新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往往能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当前,以制造的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和服务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在给我们实现中国梦带来了重要契机的同时,也将带来很多挑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将深刻改变传统的大批量制造和流水线式生产模式,劳动力成本要素地位弱化,将对我国长期形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形成冲击。二是在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夹击效应”下,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领域向新兴经济体分流,将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较大影响。三是抢占新兴技术和产业主导权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发达国家继续强化新技术的保护和垄断,知识产权纠纷、国际贸易摩擦会不断加剧,加大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四是新一轮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纷纷加大投入,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被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记者: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工业是结构调整的主战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工业承担着重要使命。我们应如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苗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核心是要在稳增长中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实现进中求好。工业是结构调整的主战场,是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点。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强化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强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等的力度,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工业是结构调整的主战场。这其中,产能过剩矛盾是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请问苗部长,当前在推动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看待并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苗圩:客观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超出正常的市场竞争范围,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更为明显。除了这五个行业外,光伏、风电设备等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矛盾也非常突出。分析产能过剩问题,既有周期性下行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深层次原因。比如,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扭曲了投资行为,以集中审批管控竞争行业发展的方式已难以抑制产能过剩,推动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行业无序竞争等。当前,产能严重过剩已经引起恶性竞争频发,导致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效益下滑。这种状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风险。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要强化增量管理,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坚决停建违规在建项目,有效遏制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要调整优化存量,按照中央确定的“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和“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以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为突破口,研究完善方案和措施,力争尽早取得实效。
    记者:谈到工业转型升级,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请问苗部长,对促进工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信部有哪些考虑?
苗圩:我觉得有三方面需要抓紧推进。一是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现在创新主体定位不够清晰,经济和科技两张皮的问题还很突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创新的投入保障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各类科技资源配置逐步向企业倾斜。当务之急要加快推动落实、完善和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以及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二是要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应当说,在较长时期里,发达国家在技术领域占优的格局难以改变。但是,在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发达国家并非在所有方面都比我国有非常突出的技术优势,我国完全有可能在一些领域凭借技术储备、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国内市场容量大等优越条件取得竞争优势。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将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突破一批技术瓶颈。集中支持3000米以内深海探采工程装备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支持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电池、高性能集成电路、OLED新型显示等重大共性技术领域。三是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对于工业而言,创新成果是否具有价值,创新的成败,最终的判断标准还是能否实现产业化。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说到底就是要不断优化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帮助企业找项目、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找支撑。要快推动完善制度环境,加强标准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支撑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工信部对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组织实施了工业强基工程。请问苗部长对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苗圩: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基础能力十分薄弱,主要工业行业都存在产业基础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含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缺失四个方面。“四基”是整个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当前,基础制造能力薄弱,已成为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瓶颈,不仅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安全,对国防安全也造成重大的隐患。过去,我国工业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主要由240多家应用型科研院所承担,有一套完整、系统的研发体系和人才队伍。1999年改革以后,科研院所转向主要从事生产经营和应用型技术开发。除了石化、军工等产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外,绝大多数行业的企业缺乏能力、也缺乏意愿来从事这项工作。继续从事共性技术研发的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也由于多方面原因,大量资源被分散使用和低水平重复配置,结果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共性技术供给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部从今年开始组织实施了“工业强基工程”,着力推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的发展。通过实施工程化、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示范项目,组织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一条龙”攻关,着力解决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缺失问题,力争用5 10年时间,实现我国工业基础迈上新台阶。今年,我们将重点围绕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开展相关工作。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对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工信部对今后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有什么考虑?
    苗圩:总体而言,主要是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基础先行,就是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却在拉大。2011年,我国宽带普及率仅为11.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5.1%,落后差距从2005年的10%扩大到13.4%。当前,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有线无线并举,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动TD-SCDMA和TD-LTE协调发展,推进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全面推进三网融合。二是坚持产业支撑,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目前,支撑两化融合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仍然缺乏,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仍未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一方面,要以国家重大专项为支撑,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支持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新型显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特别是要加快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应用电子和工业软件,加快培养国内大型软件企业面向大型行业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综合集成能力,特别要注重开发基于云计算的工业软件产品。三是坚持应用导向,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企业在信息网络技术上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集成应用和协同应用水平亟待提高,信息化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当前,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是要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支持面向制造的服务企业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四是坚持安全为要,就是要切实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这方面,重点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技术攻关,加快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记者:近来您多次强调要培育发展信息消费,对此,工信部有什么考虑?
   苗圩: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大量涌现,信息消费已经形成规模巨大的新兴消费市场。与其同时,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广泛应用,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也越来越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品和服务将推动信息消费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信息消费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如果方法对头、措施到位,完全可以成为继汽车、房地产等后新的消费热点。中央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加快培育发展信息消费意义重大。为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正在组织开展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抓紧研究制定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意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