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信息安全

人脸信息安全该何去何从?
作者:   来源:华声在线   日期:2020-12-16

   刘旭航

   进小区刷脸、去看房刷脸、打车刷脸、注册APP刷脸、甚至取个厕纸还需要刷脸,你碰到过吗?这些真有必要吗,还是人脸识别被滥用了?近日,东莞某公厕取厕纸竟然需要人脸识别,媒体报道后,虽然该设备终止使用并改用常规的方式免费提供纸巾,但还是引发网友热议。(12.15 中国新闻网)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密码已经由单纯的数字字母向指纹、脸纹等方面发展。“刷脸”解锁手机、“刷脸”支付、“刷脸”签到……生活中无处不在“刷脸”,“刷脸”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获取的权限越来越大,但是“刷脸”真的安全吗?各地因为“刷脸”而引发的经济财产损失频繁发生,引发了群众对“刷脸”这项技术的质疑,“刷脸”是否具备与密码相同的安全性,人脸信息所延伸出的生物识别信息是否有被泄露或滥用的危险,这是我们亟待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2020年10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一份《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其中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这说明人脸识别技术在目前社会的发展来看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各类硬件与软件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可以通过面具或者3D打印的头套可以成功破解。目前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很多,所涉及的场景产品供应公司应该提高对产品安全质量的把控,树立行业安全标准,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人脸识别的破解与信息泄露。

   通过技术的提升可以有效防范盗刷的风险,但是信息泄露与滥用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起草当中,草案中明确规定了所以采集设备所收集的个人图像、个人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个人单独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在国家层面进行立法有效的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但是我们个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隐私安全意识,从源头上保证信息的隐私不被泄露。

   大数据时代来临,人脸识别技术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应因为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抗拒它,应该顺势而上,相应的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做到无必要不收集,收集后不泄露。个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信息泄露的行为抗争到底,有了国家法律层面的支撑,多方共进,“刷脸”才能更好地实惠大众方便生活,人脸信息安全才能无隙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