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引领全球创新风向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日期:2014-05-26

    2014年国际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与信息化——创新与两化融合国际会议5月20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倪光南,北京理工大学纪委书记、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杨蜀康等出席会议,来自IBM、西门子、SAP、沃尔沃和SKF等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以及来自美、英、澳等国家数十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企业成功转型和新商业模式中创新实践与理论,共同探讨解决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促进的方法与途径,引爆了激烈的思想火花。

创新需要新的理论与方法

创新是时代主题,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方针,因此备受各国关注。当前在全球范围掀起的新一轮产业升级与革命,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高度重视信息化,比如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等。董宝青认为,这些理念与我国正在实施的两化融合战略是不谋而合的。其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从结果看,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产业形态正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当中急速地变革。

董宝青认为,支持和推动创新需要理论的支撑和大环境的营造。如果说19世纪供给学派理论支撑了市场化主导的创新,20世纪凯恩斯主义支撑了政府与市场混合型的创新,那么当前新的时代条件下,应当大力创新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两化融合等创新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

我国“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在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在工业各行业,创新发展与推进两化融合已经是一体之“两翼”,其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结合,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北京理工大学纪委书记、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杨蜀康在致辞中表示,两化融合是国家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我国信息技术企业大部分居于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低端,自主开发能力弱,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一些面向区域的、专业性的、集群的服务平台由于未形成大的规模和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对工业发展和工业信息化的支撑能力不强。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产业,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提高综合实力的关键。

ICT大而不强制约创新发展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19位,比上年提高1位。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创新基础仍比较薄弱,提升创新能力仍需长期持续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此次会议上表示,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非常巨大的鸿沟。我国只是一个ICT大国而不是ICT强国,这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利润低,缺少发展主导权;同时,在知识产权等方面受到国际跨国公司的打压;等等。目前,互联网基础资源等控制权掌握在美国等国家手里,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又被苹果、谷歌、微软三家垄断,高性能CPU等高端芯片我国大量依赖进口,IC制造和设计工具基本依赖外国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大量依赖国外软硬件建设。

创新体现为企业价值,收入、利润、知识产权、市场份额、品牌价值等,都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2013财年,中国的联想公司利润只有美国的微软公司与英特尔公司利润总和的2%。2012年,苹果公司的利润率高达30%左右,而在中国大陆,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鸿海的利润率只有2%。市值或者估值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最直观表征。2013年,全球TOP25的IT企业,中国本土仅有腾讯一家入围。一般而言,中国最优秀的ICT类公司的市值仅为世界同行的三分之一。

互联网化是全球两化融合亮点

近年来,“互联网化”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向传统实体经济渗透。尤其是互联网与传统工业生产制造领域的加速融合,给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带来了颠覆性与革命性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国外先进制造的五大趋势:泛在、仿真、供应链管理创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以及发展可持续,并介绍了全球半导体、先进材料、增材制造、生物制造等先进领域的最新成果。邬贺铨指出,从全球制造业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看,信息技术已经深度应用于制造领域并对创新起到强烈的推动作用,互联网也从消费互联网走到了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技术创新的平台、能效节约的支柱、信息消费的增长点。

沃尔沃集团业务创新经理洪希仁分享了沃尔沃公司的信息技术团队与研发设计制造团队协同工作,提升企业精益制造水平的案例。目前,这一协同团队平均每年开发出15款左右新产品或新服务的IT原型,比如应用大数据等技术分析用户用车行为来为欧洲二手车精准定价,比如让生产线工人应用谷歌眼镜在工程师远程指导下实现精确安装与操作。在过去已开发的80款IT原型中,有19%成功转化为最终服务或产品,有65%部分转化为企业知识,改善了既有的业务流程,仅有16%的Idea没有产生实际的价值。这样的集设计、制造、售后各领域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于一体的IT原型,极大地缩短了企业创新开发周期,创新成本也得到很好的控制。目前每个IT原型成本控制在5万美元以内。

曼彻斯特大学Philip Shapira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还应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更多的方式,不仅仅是定制化生产、精益制造等,还应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应对各种挑战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制造寿命更长、性能可以不断优化的汽车而不是不断更新换代,比如为全球旅行设计最佳交通方案。

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Jie Lu认为,当前,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如何能找到或者培训出足够多的既懂信息技术又了解制造技术,并具有丰富的流程经验和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欧洲的企业开始大规模培训雇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并且让制造技术专家与信息技术专家乃至生物技术专家一起工作。

来自柏林音乐厅的代表表示,交响乐团这样的机构过去与技术创新没有什么联系,现在却因为不创新而面临发展的瓶颈。每年100多场表演,受众不超过20多万人。而电视台也几乎很少播放古典音乐了。现实的市场压力迫使这类文化表演类的机构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向创新性行业转型,并以技术创新来保持其专业优势。他们用高保真的数字系统录下整场表演,并制作出不同版本的作品,在互联网上与音乐迷们保持更加及时的互动沟通。

IBM公司的代表表示,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跨入新的时点,不单能大规模应用于能源、交通、传播等领域,在各细分行业、工业部门里也正在得到深化应用,其影响社会的进程大大加快,几乎所有行业都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变化。